[本報訊] “不容青史盡成灰:重探抗戰史”以及”遠征軍的故事”史實演講活動, 15日在華亞協會盛大舉行, 主講人郭岱君教授及傅中先生, 將畢生考證的資訊, 帶著現場來賓, 穿梭在中華民族最慘烈的八年抗日戰爭中, 細數來龍去脈, 現場觀眾反應熱烈, 全程聽講的徐立文教授在提問時, 更數度哽咽, 為民族的苦難掬一把傷心的淚水, 令人動容。
演講活動首先由華亞協會會長馮念祖引言指出,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一場生死存亡的戰爭, 當時全國軍民一心, 就是要打敗侵略, 拯救國家, 現在回顧, 我們是戰勝國, 但是由戰爭初始, 一直到艱苦抗戰, 由於中日軍事實力相差懸殊, 國內國際都不看好, 一路走來血跡斑斑, 這段歷史, 不容遺忘。
主講人郭岱君教授更引用抗戰領導人蔣介石日記, 做為演講主軸, 娓娓道來抗日史實。郭岱君指出, 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 蔣介石和國軍將領們, 一直背負著國人的誤解, 指責政府不願抗戰, 但事實上當時蔣介石衡量中日雙方軍事實力, 知道日本兵力確實超越中國, 因此努力在為抗戰奠基準備, 以日本當時對中國的欺凌, 怎會有人不要抗日, 蔣介石更是如此, 只是希望能夠謀定而後動。
無奈一場由張學良發動的西安事變, 攪亂了蔣介石的抗戰布局, 迫使抗日戰爭提早開打, 但是由後來的歷史發展也可看出, 由戰前一直到抗日膠著, 堅持抗日到底, 寧可戰敗而亡, 也絕不屈辱受降, 一直是蔣介石的自我惕勵。
郭岱君表示, 當時就連自己國民黨內同志, 主和派的聲浪也一直大過了主戰派, 更有由汪精衛、孔祥熙、居正、胡適、傅斯年等當權或知名人士, 組成了所謂低調俱樂部, 積極主和, 不願與日本開戰, 這也曾讓蔣介石痛心疾首, 不只要力抗外界的抨擊, 還要應付黨內勢力的挑戰。
而在中日軍力懸殊之下, 蔣介石採取了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部署, 並極力將戰時日軍由北而南的戰略規劃, 成功的轉移日軍兵力, 而成為由東而西, 終使日軍陷入中國, 難以自拔。
對於有些人認為, 日軍戰敗主要是因為盟軍的兩顆原子彈一說, 郭岱君更極力駁斥, 她認為, 日軍陷入中國, 就已經註定終將敗亡的命運, 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即使沒有兩顆原子彈, 日本戰敗可以說氣數已定. 有沒有兩顆原子彈, 都不會改變。
主講人傅中則以中國遠征軍的故事為題, 深入剖析了當時遠征軍的各項戰役, 並對遠征居第一次戰敗, 以及第二次贏得成果, 有了深入淺出的評析。由於引用資料至為廣泛, 甚至有深入戰區父執輩的一手資料, 來賓跟著演講的內容, 彷彿親自經歷了當時遠征軍的苦難及光榮。
在答問時, 傅中並對當時孫立人將軍沒有向北, 而向西經由印度撤退一事表示, 當時孫立人受命為部隊向北撤退殿後, 卻在中途轉而向西撤軍, 確實是抗命的行動, 但是由於向北撤退, 四萬兵力折損一半, 而向西的孫立人卻成功突圍撤出, 就結果而言, 確實是正確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 為了參與這次活動, 主講人的傅中在準備講稿時, 不慎重創了腳踝, 無法行走, 一直擔心無法成行, 不想才經過一天的休養, 自己覺得精神狀況不錯, 在夫人的鼓勵下, 硬是坐上輪椅, 不辭身體創痛, 風塵僕僕趕來拉斯維加斯, 完成這次主講。
兩位主講人演講結束之後, 來賓提問踴躍, 反應熱烈, 對當時史實的關心, 溢於言表, 民運人士徐文立教授全程聽講, 並在提問時, 感受到當時中國的苦難, 淚灑會場, 更令全體來賓動容。
演講會在高昂氣氛中結束後, 華亞協會更準備了豐富的自助餐, 讓主講人和來賓們, 可以以輕鬆的方式進一步進行交流, 在熱烈的情緒中, 賓主講古論今, 為這場演講會, 譜下成功的休止符。
宋耀如文教基金會會長Shirley Soong 女士
抗戰史主講人郭岱君教授(左)和遠征軍的故事作者傅中
現場口譯人員將精彩內容及時翻成英文
徐文立教授全程聆聽, 感動至深, 提問時數度哽咽
華亞協會會長馮念祖 感謝大家熱情參與
現場來賓聽得出神
來賓與主講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