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已逾20年,立法院法制局表示:有必要整體重新評估,進行系統性修正,使其真正符合產業需求,達到實效。
受新冠病毒疫情(COVID-19)和俄烏戰爭影響,全球半導體晶片嚴重短缺,已持續一年多。各國已將芯片視為重要戰略資源,紛紛立法加以保護。臺灣「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已逾20年,立法院法制局表示:有必要重新整體評估,進行系統性修正,使其真正符合產業需求,達到實效。
立院法制局指出,我國半導體產業在晶圓代工總產值為全球第一,市占率超過七成;臺灣半導體產業總產值,占比為19.8%,達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IC設計總產值也是全球第二;晶圓代工和IC封測代工,為全球第一。
然而,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原已受疫情干擾,現又面臨俄烏戰爭,及歐美對俄經濟制裁帶來的更大壓力,致使烏克蘭兩大氖氣供應商傳出被迫暫停運作,氖氣是製造晶片的關鍵原材料,這兩家公司停產可能導致價格上漲並加劇半導體短缺。
法制局表示,全球晶片嚴重短缺,各國已將其視為重要戰略資源,凸顯晶片廠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各國紛紛立法保護積體電路產業的知識財產權;如美國2020年6月提出「晶片與科學法案」,今年7月分別經參、眾議院表決通過,同年8月9日經總統拜登簽署生效,鼓勵美國企業投資半導體製造。
另,韓國去年5月公布「K-半導體戰略」,在未來10年將投資510兆韓元;日本去年11月公布「半導體產業緊急強化方案」,編列7740億日圓,用以投資半導體產業;印度去年12月頒布的激勵計畫,預計為供應鏈挹注約100億美元;歐盟執委會今年2月提出「歐洲晶片法案」,預計投入逾430億歐元。
法制局認為,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恐將重組,各國提出半導體相關法案,對我國半導體的競爭優勢是否會受到衝擊,尚待密切關注;我國也應適時檢視相關法規的執行成效。
法制局指出,我國政府強化半導體產業競爭力,主要採研發補助和租稅獎勵,雖已賡續修正「所得稅法」、「公司法」等,仍應持續適時通盤評估,調整我國產業結構,以因應國際經濟情勢所需。例如我國的「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已20年未有修正。
究其未修正原因,法制局表示,有人認為該法立法後因技術進步、市場變化,乃至於其他相關法律與業界實踐的變化,半導體產業尋求積體電路布局登記保護者越來越少,使得該法未如預期受到重視。半導體業者重視營業秘密保護,改採其他策略,如申請專利、著作權等,國內廠商在積體電路電路布局相對較少。
法制局強調:現行法規應真正符合產業需求,講究實效,適時檢討立法成效性與適用性,進行整體評估有其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