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國內旅遊人次近年縮減,政府部會積極鼓勵特色鄉鎮、農村、原民部落推行新型態旅遊體驗,希望振興國旅。交通部觀光局研擬修正「發展觀光條例」第廿七條,放寬非旅行業如民宿、部落客、網紅、農村等可經營部分旅行業務,引發旅遊業者串聯抗議,痛批將失去一半以上業務量、一年約五到十億元的觀光產值,恐怕只能關門解散。
到偏鄉、農村、原民部落體驗成為近來最夯的國內旅遊趨勢,以往農委會、原民會等部會通常與旅行社一起包裝行程,但考量成本及便利性,近年和地方社區、部落原民自行設計行程,吸引自由行旅客上門;國發會也要求觀光局研議法規鬆綁可能性,希望開放更多元型態的旅行業者。
觀光局近日啟動修法討論,預計修訂條文開放,基於政策或產業發展之需要,「經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查同意並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者,得安排國內旅遊、食宿及交通,審查標準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亦即農村社區、原民部落也可規劃旅遊行程、代訂機票車票等。
修法消息一出,引起多數旅行社業者反彈,旅行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蕭博仁表示,「九十九%業者都反對」。立委鄭寶清說,已和行政院、交通部與觀光局溝通,希望修法案喊卡。
目前旅行社有綜合性、甲種、乙種三級,資本額三千萬至三百萬不等,可經營的旅遊、住宿、餐飲、交通項目也有程度不一。蕭博仁指出,去年余宛如等十七位立委提案要開放成立丙種旅行社,業者就已明確反對,若觀光局修法通過,一定會造成市場大亂。
旅行公會全聯會國內旅遊委員會總召集人林義順表示,與公部門合作的農村、部落大多未具備旅行業執照,但招客、旅宿業務幾乎已和旅行社沒兩樣,一旦法規再開放,網紅、部落客、巴士業者和飯店民宿也都可以經營旅遊業,嚴重衝擊現有業者生計。
林義順也表,合法旅行社都必須投保旅遊履約責任險和旅遊旅客責任險以保障旅客,但參加新型態旅遊的旅客通常只能自己保旅平險,保障不足也易產生旅遊糾紛。
林義順指出,觀光局統計,平均每年業者承辦的國旅旅客數約四百到八百萬人,而操作這類農村、部落體驗遊的業者約占兩成,一旦法規放寬,等於要迫使旅遊業者失去一半以上業務量。
觀光局業務組長劉士銘說,修法只是構想,並無預設立場,將廣徵意見,如果旅遊業界一致反對,觀光局會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