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臺灣總統蔡英文就職兩年期間,臺美中關係出現結構性改變。學者指出,北京已逐步片面改變現狀,且與臺、美關係都呈現緊張,未來美國對臺政策可能有更加精準的施政空間。
就當前國際局勢看,中國大陸正深陷與美國的貿易爭端。在東北亞,雖然北韓核武問題看似落幕,中國對北韓的控制力道卻也逐漸在減弱,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與美國總統川普的主導力,已不低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委、國防安全研究院執行長林正義指出,朝鮮半島變局在美中關係裡的重要性降低,北京要藉此議題,尋求與美國共管臺海的可能性也在降低,中美、臺美與兩岸關係將面臨更多的調整。
在結構格局的轉變上,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張五岳日前在一場研討會指出,過去兩年,蔡英文總統雖堅持不打破現狀、也不會在高壓下委曲求全,但北京仍不斷在外交、國防與經貿上採取單邊作為,「北京已經逐步在片面改變現狀」。
張五岳表示,北京這些作為包括,國防上,中共戰機、航艦不斷巡島繞航;外交上把中華民國最小的友邦聖多美普林西比,到最重要的巴拿馬與建交超過70年的多明尼加都挖走;經貿上也採單邊作為,對臺31項措施繞過臺灣公權力。
對此,林正義指出,「兩年來,臺美中關係出現結構性的改變」,三方關係從原本穩定友好,演變成現今北京同時與臺北、華盛頓關係緊張,在此情況下,反而推動臺灣與美國的關係更加鞏固。
目前川普仍維持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並不接受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美國「認知」而非「承認」北京所主張的臺灣是中國一部分。林正義說,過去常有臺灣被當成棋子或籌碼的說法,此為北京當局與媒體的解讀,卻不見得是川普政府的戰略規劃。
林正義不諱言臺灣在美中兩國間是弱勢的一方。他表示,當前政府的立場是,持續爭取與美中同時維持友好關係。這段時間以來,北京杯葛孤立蔡英文政府,但政府沒有選擇報復,而是克制與忍耐。
林正義說,北京可以選擇持續施加政治外交壓力予臺北,或放任網民義和團式的四處「獵巫」,但這些對臺美中關係或兩岸關係,都不是建設性的作為。
不過,林正義認為,對美國與中國而言,三角關係真正議題都不在臺灣議題,而是在美中經貿爭端的處理,但在美中為經貿議題走向衝突的過程中,川普政府會逐漸理解美國對臺政策可以有更加精準的施政空間,未來川普與習近平的決策風格會是三角關係裡的最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