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31項惠臺措施,其中19項是「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等於擴大向臺灣人才招手。學者擔心,對岸提供薪水是臺灣的1.5到2倍,中國這招對臺具吸引力;教育部回應已推玉山計劃等措施留才,卻遭批效果不大,因這些計劃「又不能對中國要挖的人單獨加薪」。
惠臺措施除對臺商釋放利多,也開放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等,臺灣各科學計劃主持人皆可申請,並鼓勵臺師赴對岸大學任教,在臺取得的學術成果也能納入評鑑,被視為對臺積極招募人才。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惠臺措施不僅對臺灣企業,甚至對醫師、教授、高端學生等都伸出友誼之手,臺企到中國發展後,雖會將盈餘匯回臺,對臺有幫助,但無助外銷,臺失業率也恐提高。
成功大學教務長賴明德則說,惠臺措施當然對臺有影響,因對岸提供薪水約為臺灣的1.5到2倍,確實具吸引力,但磁吸效應可能不會馬上顯現,畢竟中國為高壓統治環境,且教授若到對岸任教還要顧慮家人,但仍呼籲政府應盡速研擬留人對策。
臺灣大學研發長李芳仁認為,目前觀察有意任教臺大但被中國「攔胡」者,以新進教師較多,現任老師被挖角趨勢未明朗,視個案狀況而定,惠臺措施對臺「多少有影響,但影響會有多大還待評估」。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說,惠臺措施對一年一聘的短期專任教師、無專職的流浪博士有很大誘因,教育部與科技部應快因應。
教育部回應,今年起陸續推高等教育深耕計劃與玉山計劃攬才,前者允許學校將經費用於彈性薪資,後者更可使獲諾貝爾學者年薪達500萬元,資淺學者每年可獲150萬到300萬元補助。但臺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直言,玉山計劃無法針對中國要挖角的重點學者單獨加薪,「關鍵性學者若決定投效,比起被挖的人多,影響會更大」。至於外界憂心惠臺措施恐吸收更多臺生赴中就讀,陳振貴分析,中國確實對臺灣高中生大開方便之門,但因目前雙方都還無法到對岸招生,初估對國內大專院校影響還有限。
臺灣醫師也恐因惠臺措施大量赴中,短期雖不會造成醫療人才外流,但預估未來五到十年,赴對岸就讀醫學院的學生、執業醫師都會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