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晨楓報導)加拿大於2025年4月28日舉行聯邦大選,約2,800萬名登記選民將在全國343個選區投票,選出新一屆國會議員,並決定誰將成為下一任總理。本次大選是在前總理賈斯汀杜魯多於上個月辭職後舉行,由於內閣醜聞與黨內壓力累積,杜魯多宣布辭去自由黨黨魁及總理職位,結束近十年的執政生涯,臨時由前加拿大及英國中央銀行行長馬克卡尼接任,並迅速解散國會,提前
(記者晨楓報導)加拿大於2025年4月28日舉行聯邦大選,約2,800萬名登記選民將在全國343個選區投票,選出新一屆國會議員,並決定誰將成為下一任總理。本次大選是在前總理賈斯汀·杜魯多於上個月辭職後舉行,由於內閣醜聞與黨內壓力累積,杜魯多宣布辭去自由黨黨魁及總理職位,結束近十年的執政生涯,臨時由前加拿大及英國中央銀行行長馬克·卡尼接任,並迅速解散國會,提前舉行選舉,試圖尋求民意授權。
馬克·卡尼作為自由黨新任領袖,強調穩定與經濟改革,承諾推動中產階級減稅、取消部分碳稅政策,並加強國家主權以應對來自美國川普政府的貿易壓力。卡尼憑藉其國際金融界背景,成功吸引部分中間派與都市選民支持。他的競選主軸為「堅守加拿大價值、守護經濟未來」,在安大略省和卑詩省等重點選區有不俗表現。卡尼亦多次強調,不會讓外國勢力左右加拿大的國策,試圖將川普言論轉化為自由黨的催票動能。
另一方面,保守黨由皮埃爾·波利耶夫領導,提出「讓加拿大再次自由」口號,主打減稅、削減外援、控制物價和強化能源出口。波利耶夫以其直言不諱的風格在保守派選民中累積高人氣,尤其在草原省份和亞伯塔省等地擁有堅實支持。波利耶夫亦猛烈批評自由黨過去十年的財政赤字與生活成本上升問題,呼籲選民以選票結束自由黨的長期執政。他表示,唯有真正的經濟重建與政策轉向,才能讓加拿大重新找回競爭力與人民的生活尊嚴。
選情方面,今年初自由黨因杜魯多政府聲望低迷,支持度一度遠遠落後保守黨約20個百分點。但隨著卡尼接手領導,加上美國對加拿大加徵關稅、川普公開羞辱加拿大的言論激起民憤,自由黨支持度大幅回升。根據選前最新民調,自由黨支持率約43%,略高於保守黨的39%。新民主黨(NDP)與魁人政團(Bloc Québécois)分別維持在10%與5%左右,小黨影響力有限。多數分析認為,自由黨有望取得微弱多數,或組成少數政府。
社會氛圍方面,加拿大選民對此次選舉表現出高度關注。提前投票期間,已有超過730萬人投票,比上屆大選增加約20%。選民普遍關心議題包括經濟復甦、住房負擔、醫療保健與加美關係。特別是年輕選民對高房價與薪資停滯表達不滿,而中老年選民則較傾向於支持保守黨提出的稅務減免與家庭政策方案。整體而言,本屆大選被視為關鍵轉折點,將決定加拿大未來數年在國內外政策上的走向。
國際層面,本次選舉也受到全球關注。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近日對加拿大加徵重稅,並聲稱「加拿大應該成為美國的一個州」,引發加拿大各界憤怒。卡尼多次回應稱,加拿大必須維護自身主權,不能向外來壓力屈服。波利耶夫則主張以強硬談判爭取公平貿易,但拒絕與川普過度對抗。無論最終誰當選,新政府都必須在國際上處理日益緊張的加美關係,以及應對全球經濟放緩的挑戰。
選票將於當地時間晚上7時30分起陸續開票,最早的初步結果預計在午夜前出爐。無論是馬克·卡尼領導自由黨連任,還是皮埃爾·波利耶夫帶領保守黨重返執政,加拿大都將迎來一個新時代。選後,無論是哪一方勝出,新總理都需面對龐大的內政與外交考驗,尤其是如何平衡經濟成長與社會公平,以及在全球局勢動盪中捍衛加拿大的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