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天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率,並指出全球的經濟基本面黯淡,金融市場仍有動盪風險,若情況不改善,全球經濟成長恐失速,陷入普遍且長期停滯。
IMF公布最新一期的「世界經濟展望」(WEO)報告,預計今年世界經濟成長率由1月的預測值3.4%下調為3.2%,而這較去年10月及7月分別預估的3.6%、3.8%,已是連續4度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的預測。
最新一期報告名稱闡明對全球經濟復甦的悲觀看法,題為「(經濟復甦)速度太慢、時間太久」,而全球經濟面臨的可能風險包括金融動盪再現、非已開發經濟體的金融緊縮幅度增大、新興市場經濟體資本外流增加,導致這些經濟體的貨幣貶值、中國大陸經濟轉型中持續維持低成長的「傷痕效應」,導致消費力與投資減弱以及地緣政治致保護主義興起。
IMF警示,上述因素都可能造成全球經濟持續惡化,世界經濟成長有失速風險,甚至陷入普遍且長期的停滯。
報告特別提到地緣政治對全球經濟的壓力,包括美國及歐洲的政治重心都日漸轉向國內,這除反映當地收入不均加劇,部分原因和全球化有關 ,而全球化被視為僅惠及少數精英未顧及多數人,更加劇對恐怖主義的擔憂,結果可能導致國家保護主義興起。
在歐洲,英國計劃於6月舉行「脫歐公投」,也對投資者造成不確定性;而大規模的中東難民持續湧入,更加重歐洲的政治壓力。
對於中國,IMF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6.5%、明年6.2%,中期來看,到2021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率預估為6.0%,成長趨勢持續放緩。
IMF指出,中國經濟正經歷重要卻複雜的轉型過程,希望轉向以消費及第三產業為主的發展方向,但持續低成長會造成「傷痕效應」,不但降低潛在產出,更進一步減弱消費和投資。
報告還特別提醒新興市場經濟體要注意資本流入已連續5年下降且持續低落,主要原因是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成長前景不明,與已開發經濟體復甦的差距縮小。
面對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資本流入持續走緩,IMF提醒,這些經濟體要注意對自身國內投資與成長的影響,更要關切是否伴隨大量債務危機出現。
IMF指出,由於全球經濟前景黯淡,更須強化、擴展健全政策,維護短期的成長和促進潛在產出,面對通貨緊縮壓力,貨幣政策須保持寬鬆,包括在必要時採取非常措施;光靠貨幣政策不足以應付挑戰,還須有其他支持供給和需求的政策,如增加基礎設施投資、產品和勞力市場的結構性改革、稅收及金融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