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研究團隊近日發現,印尼部分市場賣的食用魚,每4條魚中就有1條腸子中有塑膠垃圾,人們若吃下這些於漁獲,恐危害健康。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印尼哈薩努定大學(Hasanuddi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從印尼錫江(Makassar)的市場採集76份魚樣本,以及從加州半月灣(Half Moon Bay)和普林斯頓(Princeton)的市場蒐集64份魚樣本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日前發表於科學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這項研究是探討塑膠垃圾和餐桌上食用魚間的關連性。
研究人員向魚市場或漁夫蒐集全魚、魚的消化道和整隻魚的樣本。樣本物種包括吳郭魚、鰹魚、鮭魚、鯡魚、鯖魚和鯛魚等魚類。
研究結果顯示,在印尼,28%的食用魚被驗出腸子內有塑膠製品垃圾。在美國情況也有類似情形,25%的食用魚被驗出有塑膠製品垃圾。印尼樣本中發現的垃圾都是塑膠,加州樣本中發現的垃圾有80%是纖維,但印尼樣本中完全沒有纖維。
研究團隊分析,印尼的垃圾掩埋場和垃圾蒐集回收場不多。大量塑膠垃圾被丟在海邊進入海洋。因缺少淨化飲用水,印尼居民必須喝瓶裝水,也常常丟棄塑膠瓶。
參與撰寫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學者威廉(Susan Williams)指出,印尼的海洋生態豐富性和多樣性數一數二,但在海岸地區,包括紅樹林、珊瑚礁和海灘,卻充滿垃圾。
研究結果指出,塑膠和纖維是從魚的腸子、內臟中被驗出,因此只有在吃下全魚時才會吃下這些垃圾。像印尼人有吃全魚的習慣,如果人們把含有這些垃圾的魚吃下肚,可能有物理性損傷導致細胞壞死、胃腸道炎症和組織撕裂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