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最新統計顯示,2014年亞洲與大洋洲軍費共達423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2。而中國大陸占去近半,達2080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今天報導,雖然亞洲軍費近10年來激增逾60%,但身為全球最大軍火商的美國國防企業,反倒未能利用這一契機,連來自美國國內的營收也停滯不前。
報導指出,由於大陸在南海展示軍事實力,加劇區域緊張局勢,亞洲地區對國防裝備的需求成長,同時對美國加大軍事干預的呼聲也高漲。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最新統計,2014年全球國防總開支為1.719兆美元,其中亞洲和大洋洲的軍費開支為4230億美元,占全球25%,僅次於北美洲的5960億美元。
這份統計顯示,亞洲軍費總開支比歐洲高出逾300億美元,過去10年更成長了62%。
亞洲和大洋洲2014年的軍費開支,大陸就占了一半,達2080億美元,這更加刺激大陸鄰國加大軍費開銷。
不過,由於美國對大陸長期實施武器禁運,大陸對美國軍火商來說,是一個封閉市場。但美國軍火商出口的武器中,仍有48%銷往亞洲和大洋洲,這一比例高於2009年的39%。
但報導認為,事實證明,美國軍火商想從這股熱潮中獲利並不容易。在客戶看來,美國武器系統太過昂貴,且設計過於複雜。此外,歐洲初創企業及老牌競爭對手,都更能滿足亞洲的國防需要,進而使美國軍火商面臨更大競爭壓力。
不過,這份統計顯示,美國的國防企業在全球軍備市場仍占有龐大比例,2010至2014年間,美國供應商占全球軍備市場的31%,且競爭對手產品的關鍵技術,也常由美國製造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