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賭城天天報 主頁 > 新聞 > 醫療健康
大腸直腸肛門疾病癥狀系列報導(二十八)小腸癌1
新聞來源:熊維羆大腸直腸診所發佈作者:熊維羆醫師發佈時間:2022-09-16
 大腸直腸肛門疾病癥狀系列報導(二十八)小腸癌1
大腸直腸肛門疾患簡介 小腸癌1
  小腸是腸的一部分,是主要吸收器官和消化器官,主要的功能就是對攝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從胃的幽門括約肌開始,占據腹腔的中央大半部分,最後連接與大腸,平均直徑2.5公分,長約6.3公尺,佔整個消化道長度的70%及表面積的90%。小腸第一部分叫十二指腸,約有30公分長,它可接受胰臟及肝臟所分泌之消化液。小腸的第二部分叫空腸,約有1.8公尺長。空腸黏膜細胞所分泌之酵素,再加上十二指腸之分泌液便可使養分之分解工作完成。而小腸的第三部分叫迴腸,約有4公尺長,其主要功能為養分之吸收。至今,醫學界雖然仍未能清楚瞭解小腸癌的成因,但相信是和年齡有關,因數據顯示小腸腺癌的患者通常是中年或以上的人士。最常見的小腸的惡性肿瘤包括:腺瘤、淋巴癌、惡性肉瘤和類癌瘤四種。小腸内的中央乳糜管如果阻塞了,就容易生長腫瘤,息肉,若再加上病毒的入侵,就有可能導致小腸的癌症。基本上,在臨床上小腸癌腫瘤是較爲不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但在急性腹症的鑒別診斷中,亦要將其他考慮在内。小腸腫瘤本身發現于十二指腸、空腸以及迴腸,而原發性小腸癌盛行率較結腸癌少了五十倍。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在臨床上原發性小腸腫瘤較為罕見,雖然小腸長度約佔全消化道的三分之二,黏膜亦佔全消化道黏膜面積約百分之九十,但原發性小腸腫瘤僅佔所有胃腸道腫瘤的3?6%,而原發性小腸癌則佔胃腸道癌的1~2%,其年發病率為0.2~1/10萬人,發病年齡在30?60歲之間,平均罹患時年齡在40~45歲之間,男女之比約為2:1,小腸腫瘤以惡性癌居多﹝約佔65~75%﹞。小腸腫瘤多見迴腸,其次空腸,最次為十二指腸。小腸腫瘤少見,其原因為:
  1. 小腸為鹼性能; 2. 小腸細菌少; 3. 特定的酶含量高; 4. 運動快;5. 分泌高濃度IgA ;6. 小腸集合淋巴結多,以T淋巴細胞為主,免疫功能強。
病因
  小腸腫瘤形成的明確原因尚不太清楚,但與某些致癌物、個體本身免疫力、小腸腺瘤的癌前病變﹝尤其是絨毛狀腺瘤﹞皆與小腸腫瘤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係。此外,小腸腫瘤的發生亦伴隨著其他遺傳性疾病如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症﹝P-J症候群、Peutz-Jeghers syndrome﹞或自體免疫疾病的Crohn疾病有關。在臨床上,小腸腫瘤發病率偏低的主要的原因,包括有小腸腔內屬於鹼性環境,並不利於腫瘤的生長;胚胎性組織較少存在於小腸道中,因此小腸黏膜較不易發生癌病變;再者,小腸內容物是半流體狀的乳糜,可稀釋某些致癌物;而小腸本身蠕動較快,某些致癌物的排空也較為迅速,致使其與小腸黏膜接觸的時間較短,其導致癌病變的機會也較不易;此外,小腸黏膜內含有高濃度的benzyl peroxidase﹝因其中Benzopyrene,C20H12,一種苯并芘羥化物,呈黃色結晶樣芳香族的碳氫化合物,亦存在於煤碳焦油以及香菸成份中,本身是一種致癌原﹞,其可能通過抑制芳基羥化酶的活化,而能抑制致癌物苯並芘誘發組織癌病變的過程。小腸中菌群較少﹝尤其是厭氧菌﹞,使需要細菌參與代謝的潛在致癌物﹝如二級膽酸﹞生成明顯減少。小腸黏膜本身淋巴組織含有某些特異性免疫細胞能產生lgA或產生增強免疫力的T淋巴細胞,具有抗腫瘤生長以及免疫作用,甚至能中和病毒的功能,而直接抑制小腸中的腫瘤生成。
病理
  根據病理組織學的研究,小腸腫瘤起源於上皮組織或間質組織,腫瘤性質亦分為良性以及惡性。
  良性腺瘤分為單純性管狀腺瘤以及絨毛狀腺瘤,小腸腺瘤本身具有癌病變的傾向,尤其是絨毛狀腺瘤的癌病變發生率較高;其中家族性腺瘤息肉病症屬於常染色體顯性的遺傳病,以發生在十二指腸與空腸較為常見。
  惡性腺癌多見於十二指腸,其次為空腸,而迴腸則較為少見,發病年齡常在五十歲以後,男性較女性為多。
分類
  最常見的小腸惡性腫瘤包括腺癌,淋巴癌,惡行肉瘤和類癌類等四種。
症狀
  (一)腹痛是常見的症狀,部分原因是由於腸梗塞所引起的。另外腫瘤的牽引及其他 引起的炎性反應,潰瘍,穿孔等都可以引起腹痛。可為隱痛、脹痛,持續性劇痛或間歇痙攣性疼痛。腸梗塞腹痛多為間歇性劇痛發作,常伴有惡心、腹瀉、食欲不振等。持續性劇痛常見於腫瘤中心壞死,潰瘍破裂引起的腹痛刺激和炎症。
(待續)
戒烟 3
恆豐銀行4
Lvy Li 太陽能 2
林孟儒
Hua Lawer
熊維羆大腸直腸 广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