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文)
症狀:
便秘:較多見,糞便量少,排便困難,每周1-2次,偶爾十餘天一次者,因而常使用瀉藥。
腹瀉: 每日一次或多次,有的只在早餐後爆發多次排便,其餘時間可無腹瀉,偶爾一日腹瀉二十餘次者,腹瀉不發生在夜間。
腹痛:腹痛為本病最常見的症狀,多數伴有大便習慣改變,腹痛部位多見左下腹或右上腹部,疼痛性質主訴不一,絞痛,緊縮性痛等皆可有之,可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在排氣,排便或灌腸之後緩解。
其他症狀:
常伴有消耗系統其他症狀,如食后腹部脹滿,厭食,噯氣,惡心等,全身神經功能紊亂的一些症狀,如心悸,乏力,嗜睡,多汗,潮熱,頭痛等。
并發症:
腸道外癥狀最常見的表現為血管神經性水腫和各種皮疹、濕疹。此外尚可引起鼻炎、結膜炎、復發性口腔潰瘍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紫癜、心律失常、頭痛眩暈等,甚至可引起過敏性休克的全身反應嬰兒期食物過敏尚有發生猝死綜合征的報道,應予重視
診斷:
食物變態反應的診斷,首先根據詳細的病史、皮膚試驗或RAST的結果判定。如果疑為IgE介導,應排除有關食物必要時做盲攻擊,但病史中有過嚴重過敏反應者或診斷明確者不做。疑為非IgE介導的食物所致胃腸道疾病,其診斷在攻擊前和攻擊後需做活檢,無條件時應做食物的排除和攻擊試驗。根據病史和(或) 皮膚試驗疑為IgE介導的疾病或食物誘發的小腸結腸炎,應排除可疑食物1~2周。其他胃腸變態反應疾病排除可疑食物可長達12周。如果癥狀未改善,則不大可能是食物變態反應不能僅根據皮膚試驗或RAST做出Ⅰ型食物變態反應的診斷。許多患者據此被誤診為某種食物所致的食物變態反應,而避免了他們不該禁食的食物因此病史和食物的盲攻擊對病因的診斷很重要。臨床還註意到,IgE型和非IgE型可同時存在或相互轉化,以及患者隨時可能對新的食物變應原過敏。
鑒別診斷:
食物過敏引起的癥狀具有多樣性和非特異性,應與非變態反應所引起的消化道和全身性疾病鑒別,如各種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膽石癥、炎癥性腸病、乳糜瀉等。
治療:
1.避免變應原一旦確定了變應原應嚴格避免再進食,這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但「避」應有的放矢,如雞蛋最容易過敏的部分為蛋清,可食蛋黃部分一般6~12個月後小兒對大部分食物抗原的敏感性消失此外,烹調或加熱使大多數食物抗原失去變應原性 。
2.藥物一般不主張長期用酮替芬、皮質類固醇預防。口服色甘酸的效果不肯定。也不主張以食物進行IT。但OAS可以用致敏花粉進行IT,1年後大多數患者對花粉和植物性食物的敏感性降低。但在食物誘發了癥狀時應對癥處理。
病前預防:
1. 本病多在思想负担沉重、情绪紧张、焦急、愤怒、抑郁、恐惧等时发病,因此避免精神刺激、消除紧张情绪、保持乐观精神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 对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如虾、蟹、牛奶、花生等尽量避免食用,对辛辣、冰冻、油腻、生冷食物及烟酒要禁忌。同时避免滥用泻药及理化因素对肠道的刺激。饮食定量,不过饥过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适当参加文体活动,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病後預防:
1. 本病多在思想负担沉重、情绪紧张、焦急、愤怒、抑郁等因素时发病。因此避免精神刺激,解除紧张情绪,保持乐观态度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 对可疑不耐受的食物, 如虾、蟹、牛奶、花生等尽量不食,辛辣、冰冻、油腻生冷食物及烟酒要禁忌。同时避免泻药及理化因素对肠道的刺激。饮食定量, 不过饥过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本病一般無須臥床休息,鼓勵病人多動,可參加适当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4. 少食多餐,腹瀉患者應食少渣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食物,便秘者應多吃高纖維蔬菜,粗糧等,建立定時排便習慣,忌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