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疾病COVID-19簡介專輯(九十七)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 熊維羆
續前文
然而,最驚人的例子與哺乳動物胎盤的進化和人類懷孕時基因表達的時間有關。有證據表明,人類之所以能活下來,是因為人類的遺傳密碼來自於1.3億年前感染人類祖先的古逆轉錄病毒。2018年這一發現的作者們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雜誌上寫道:「令人震驚的是,如果不是逆轉錄病毒大流行折磨著我們進化的祖先,人類的懷孕將會非常不同,甚至可能不存在。」
專家認為,這種特徵在所有形式的多細胞生命中都存在。蘇特爾說:「很可能還有許多功能尚未所知。」
科學家們剛剛發現了病毒維持生命的方式,因為研究剛剛開始。但最終,我們對所有病毒(不僅僅是病原體)了解得越多,我們就能更好地駕馭某些病毒,並對可能導致下一次大流行的其他病毒形成防禦。
更重要的是,了解更多關於病毒多樣性的知識,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生態系統和人體的運作方式。正如蘇特爾所說,「為了人類自己的利益,我們需要投入一些精力去弄明白。
新冠疫苗:「一針、二針或者三針」等問題背後的科學道理
在新冠變異毒株德爾塔(Delta)導致局部地區疫情複燃、疫苗混合接種和改良版疫苗研發試驗漸次展開之際,第三劑接種以增強免疫保護被提上議事日程,包括英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啟動第三劑接種臨牀試驗,也有一些國家在考慮普及「第三針」。
研發輝瑞/Bio NTech疫苗的美國輝瑞製藥和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宣佈8月份將向美歐監管機構遞交第三劑接種授權申請,理由是三劑接種可顯著增強抗體水平,包括應對目前肆虐全球的德爾塔(Delta)變異株。
輝瑞首席科學官多爾斯滕對路透社表示,有數據顯示接種疫苗6個月後體內抗體水平下降,感染風險增大,疫苗預防感染的有效率降低。他說,第三針增強劑對老年人尤其重要。
不過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食品藥物監管機構FDA都反對第三劑接種。世衛組織的理由是應該先保證所有國家都獲得足夠的疫苗供應,避免加劇全球疫苗分配不均的問題,美國FDA的理由是需要更具說服力的科學數據證明「是否或合適可能需要(第三針)加強劑」,而評估內容不僅限於抗體水平變化,還包括人體免疫反應的其他參數。
英國最新數據顯示,輝瑞和阿斯利康疫苗第一針注射後可以使重癥發病率減少80%以上,但第二針不會因此省略。這項研究基於80歲以上第一批接種疫苗人群數據。蘇格蘭公布的數據與此類似。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2021年2月底批準強生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楊森Covid-19」(Janssen Covid-19),只需注射一針,可在常規冰箱溫度下儲存,適用於18歲以上成年人。強生公司承諾6月底前為美國生產1億劑疫苗。這是美國第三種投入接種的疫苗。
2021年2月上旬,中國製藥公司康希諾生物研發的單針接種的腺病毒載體疫苗(Ad5-nCoV )「克威莎」獲墨西哥政府緊急使用授權,適用於18歲以上成年人。康希諾宣佈,這款重組新冠病毒疫苗對預防重癥的有效率超過90%。
俄羅斯從1月中旬開始試驗「衛星 V」疫苗的單劑接種版,Sputnik-Light,目的是以更快的速度接種更多人,但功效是否會減弱目前尚無定論。
此外,由於疫苗供應瓶頸等問題也導致兩劑注射間隔時間拉長,或者第二針推遲,比如英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原來兩劑之間隔三周,後來改為三個月。
疫苗的原理
其實,大部分疫苗都需要後續增強劑才能完全起作用。比如麻腮風三聯疫苗(MMR),剛出生時第一次接種。研究發現只打過一針的人當中有40%對三種病毒沒有完全免疫,而打過第二針的人裏這個比例只有4%。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免疫學教授丹尼?奧特曼(Danny Altmann)解釋說,後續增強劑可以激發接種者自身免疫機能進入一種新的微調模式。
身體免疫系統初次跟疫苗相遇時,會激活兩種重要的白血球(白細胞),首先是B漿細胞,主要功能是產生抗體。但它們壽命不長,初次接種疫苗後開始幾周身體裏有大量抗體,如果不注射第二劑疫苗的話,抗體數量會銳減。
另一種是T細胞,又叫T淋巴細胞,成熟後分化成不同的效應亞型,能識別和殺死不同的病原。其中一種叫記憶T細胞,如果沒有碰到格殺對象(病毒),在體內可以存活幾十年。這意味著有些疫苗可以提供終身免疫。
關鍵在於,這種T細胞只有在注射了第二針疫苗之後才會大量產生。
所以,通過注射疫苗後續增強劑,讓身體第二次接觸抗原,即病原體上觸發免疫系統的分子,從而激活第二階段的免疫反應。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