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袋里的空氣比洋芋片多?盒內的谷片變少了?這都不是你的錯覺,廠商這種「價格不變、分量減少」的縮水式通貨膨脹(Shrinkflation)策略已重出江湖。
(綜合報道) 包裝袋里的空氣比洋芋片多?盒內的谷片變少了?這都不是你的錯覺,廠商這種「價格不變、分量減少」的縮水式通貨膨脹(Shrinkflation)策略已重出江湖。
全球供應鏈大塞車和勞工難尋,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過后通膨飆升的部分原因,各企業均面臨更大的成本上揚壓力。
倡導消費者權益、追蹤他口中「縮水」現象長達25年的杜沃爾斯基(Edgar Dworsky)表示,近幾個月來有數十種商品以「偷斤減兩」的方式變相漲價,從衛生紙、早餐谷片到貓罐頭都有。
過去,這類分量微幅縮水的情況消費者大多不察,網路時代卻成了焦點。
論壇網站Reddit上,「縮水式通膨」群組有1萬4500名成員分享他們的發現,不過口吻多是開玩笑,而非抗議。
俄勒岡州一名44歲邱姓軟體工程師說,「縮水式通膨這招很賊啊,因為至少對我來說,這不像漲價那樣一眼就看穿」,但「要花一陣子才發現自己被耍了」的事實,讓縮水式通膨比正大光明漲價「要糟糕得多」。
有「消費者先生」之稱的杜沃爾斯基表示,企業并不會輕易走上縮水式通膨這一步,「他們是計算過的」,如果他們收到一小群人申訴,他們「會寄發幾張折價券,讓消費者繼續買下去」。
事實上,沒有文件顯示有任何消費者曾因產品分量縮水而「反抗」過。就連Reddit上也很難看到有人呼吁抵制拒買哪家品牌的產品。
「縮水」例子在其他產業也看得到,從都市迷你公寓到飛機座椅之間的腿部空間比比皆是,但最引人注意的還是消費者購買的包裝產品。
巴黎梭爾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y)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行為實驗室的行銷教授強頓(Pierre Chandon)表示,起碼產品分量縮水有健康上的好處,「我們心里有數,分量愈大我們吃愈多」,如今「我們只不過回到不久前還被視為正常大小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