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原物料需求增加和供應短缺的狀況加劇,大宗商品指數飆升至歷史新高紀錄,但專家對於目前漲勢看法不一,有人認為正進入所謂的「超級週期」,有人則是提到了能源轉型,還有人把目前狀況和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貨膨脹相提並論,無論如何,都加深了市場對於全球通貨膨脹的憂心。
【綜合報導】隨著原物料需求增加和供應短缺的狀況加劇,大宗商品指數飆升至歷史新高紀錄,但專家對於目前漲勢看法不一,有人認為正進入所謂的「超級週期」,有人則是提到了能源轉型,還有人把目前狀況和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貨膨脹相提並論,無論如何,都加深了市場對於全球通貨膨脹的憂心。
《彭博》報導,追蹤23種原物料價格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4日上漲1.1%,創下2011年的前高紀錄,自去年3月觸及4年來低點後,該指數已上漲超過90%。
漲幅最大的是天然氣等能源類大宗商品,由於歐洲和中國的供應短缺,帶來了向其他地區蔓延的風險,在OPEC+仍決定維持既定的增產計劃,油價週一也漲至近7年來最高水準。
另外一方面,全球供應短缺讓鋁、銅價都出現上漲,巴西乾旱提升了咖啡和糖價。棉花期貨在上週觸及10年來高點,主要是受到惡劣天氣和航運問題影響。
持續的財政赤字和低利率,使得大宗商品對尋求對沖通膨風險的投資者更具吸引力。已經有人將目前狀況和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貨膨脹相提並論。
包含摩根大通在內的一些投行認為,大宗商品正進入超級週期,也就是長期上漲趨勢的觀點,但一些多頭則提出了能源轉型看法,可能帶來對新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投資,尤其會提高對電池、太陽能面板和風力渦輪機的金屬需求。
雖然如此,但一些大宗商品因事實證明供需擔憂被誇大後,價格已經有所回落,像是2021年初飆漲的豆粕和木材,已經抹去今年以來漲幅,黃金價格也因央行暗示減少刺激措施和美元走強因素,出現下跌狀況。
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天表示,近期在全球衝擊各國的通膨飆升,將會在數個月後觸頂,並在明年年中前逐漸回穩。
法新社報導,總部在華盛頓的IMF在新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World Economic Outlook)其中一個篇章指出:「整體通貨膨脹預估將會在今年最後幾個月內觸頂,而先進經濟體與新興市場國家集團的通膨,預測都將在2022年的年中前,回復到去年3月爆發COVID-19疫情大流行前水準,但風險趨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