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當美國總統川普揮動貿易戰旗、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時,不少人仍主張與中國接觸,共創榮景。但隨著美國利益受損、普世價值蒙塵,避免中國改變世界秩序成為新討論焦點。
始於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於1971年密訪北京的與中國戰略接觸(strategic engagement)政策,期待透過開放與往來,讓中國擺脫孤立,走向世界,甚至擁抱民主,主導美國對中政策長達40年。
但崛起的中國並未如預期走向民主,反而企圖以其「具有中國特色」的意識形態與政策改變世界秩序。越來越多美國政治人物、學界、企業與媒體開始認為,是時候站起來正面迎戰這個日益任性的中國了。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一項最新民調顯示,60%美國人對中國沒好感,是14年前開始這項調查以來最高,清楚反映美國民眾對中國的看法。
5個月來香港民眾湧上街頭對抗極權北京,讓美國民眾看到中國殘酷如何對待自己的人民;美國職籃(NBA)事件更讓美國民眾不安地意識到,中國如何挾其龐大市場試圖改變普世價值的可怕作為。
在美國,從來就沒有所謂的「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體育巨星透過公開言論、社群媒體表達政治立場早已不是新聞。
不過2年前,美式足球聯盟(NFL)前舊金山49人四分衛卡珀尼克(Colin Kaepernick)2016年在賽前國歌演奏期間單膝跪地,抗議種族不公,還曾引來熱潮。
但現在NBA休士頓火箭隊總經理摩瑞(Daryl Morey)在個人推特上的推文卻遭到來自中國的惡意打壓,自然無法被美國民眾接受。社群網站上一波接一波的譴責,讓NBA不得不改採強硬態度,力挺言論自由。
許多人期待NBA的案例能一舉改變美國企業長期以來因為企業利益只得向中國道歉、下跪的作法,連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都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美國企業應該已經意識到在北京開展業務雖然短期能夠獲利,但長期而言,企業聲譽成本將會逐步升高。
中國的軍事發展帶來的威脅、透過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插旗建立聯盟、透過非法竊取美國軍事與科技機密、鎮壓境內穆斯林並建立「再教育營」的種族清洗政策、孔子學院與在中共思維下成長的「小粉紅」在美國校園帶來的文化與學術滲透,讓美國對中國的擔憂螺旋升高。
許多曾經主張與中國合作的美國人發現,期待隨著往來,將中國納入全球秩序,逐步向世界開放的可能性越來越低。相反地,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中國夢下,中國越來越鎖國,政治依然不自由,經濟與社會控制日增,越來越像「1984」書中描述的那個「老大哥」。
儘管仍期待與中國合作發展,共創榮景,但鑑於中國發展帶來的威脅,川普政府從去年開始採取一系列反制中國措施,發布國防安全戰略、非洲戰略,美國國會也提出多項對抗中國與中國企業法案,美中也從交往逐步走向對抗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