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跡象顯示,中國可能用民族主義與美國打貿易戰。由於民族主義易放難收,學者呼籲要回歸理性,盡早找到談判的突破口,坐下來解決貿易爭端。
中美貿易戰第二回合預計本月23日開打。美國日前宣布將在當天對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後,中國隨即宣布同等反制措施。面對美國的層層加碼,北京接下來如何應對,是外界關注焦點之一。
新加坡聯合早報10日引述分析認為,中國可能重啟去年薩德(THAAD)風波期間對南韓非正式經濟制裁的手段,鼓動國民抵制美國貨和對美旅遊。
例如中共官媒人民日報7日的英文評論說,美國蘋果公司第3季業績顯示,大中華區銷售額大漲19%,達96億美元。文章警告,蘋果「引人注目的成功」可能引起中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
評論說,中國是許多大型美國品牌的一個關鍵市場,這給了北京更多空間同美國「打硬仗」。
評論也表示,要把蘋果踢出中國市場「是不切實、也是不合理的」,但如果蘋果還想繼續在中國撈取巨額盈利,就必須同中國人民分享「經濟蛋糕」。
新華社發表評論員文章說,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形成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從來不信邪、不怕鬼」,不懼怕任何外部壓力。文章號召國民「挺起民族精神的脊梁,凝聚團結奮鬥的意志」,「風雨無阻、高歌奮進」。
聯合早報表示,針對中國可能挑起民族主義情緒應對貿易戰,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分析:「政府不會正式號召國人抵制美國貨,但貿易戰長期打下去,畢竟涉及到國家尊嚴,民眾自然會對美國產生厭惡感。這種情緒也會反射到消費傾向上。」
陳鳳英提醒,民族主義情緒一旦動員起來將很難控制。她呼籲民眾和政府回歸理性,盡早找到談判的突破口,雙方坐下來解決貿易爭端。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于春海也呼籲,官方不應對在中國的外企採取反制手段。
他指出,外資企業若因貿易戰被逼撤出中國,將打擊中國作為穩定的海外投資目的地的信譽,也會影響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