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胎化政策正式走入歷史,但一胎化的「苦果」早已侵蝕社會與經濟。中國如今面臨勞動力人口萎縮,加上老齡化迅速,但生育率「低到危險」、男女比例失衡,卻恐令中國已經「未富先老」。
港媒「文匯報」分析中國全面開放二胎的原因,自一九七九年實施一胎化政策以來,政策在二○一三年首度全國性鬆綁,啟動「單獨二孩」,但成效不如預期。人口是一國競爭力的基本要素,但中國科學院的經濟藍皮書預測一五年情勢,指出中國目前的總生育率只有一.四,遠低於二.一的替代水準,即每位育齡婦女生育的小孩數量,已非常接近國際公認一.三的「低生育率陷阱」。
其次,由人口結構觀之,中國的老年人口率不斷攀升,一○年為十三.三%,至一四年飆至十五.五%,成為人口老齡化最快速的國家之一,至二○五○年,六十歲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的三十八.六%。一一年時,六十五歲以上者佔總人口十%,比同期的臺灣與南韓都要高,人口中間值更高出十一到十二歲,但人均GDP卻不及兩國高成長結束時的一半。
生育率低,年輕人愈來愈少,一二年開始,中國的適齡勞動人口開始以每年三五○萬人的規模減少,「人口紅利」短缺,未來誰能工作納稅,養活以億計算的老人?依照目前生育率推算,未來十年二十五至二十九歲的年輕人將比今年減少四十一%。
財新網專欄作家梁建章表示,目前是中國挽救人口頹勢的最後機會,如不及時調整,中國將在二十至三十年後陷入長期無法逆轉的深度高齡化社會。
今年三月的「兩會」上,中國官方宣告將在一七年祭出「延長退休年齡」方案,因應缺口龐大的養老金,美國之音引述分析,指未來二十年中國此缺口恐達十一兆美元。
社會方面,一胎化讓家庭規模不斷縮小,獨生子女家庭超過一.五億戶,許多「失獨」老人的身心問題更成為社會痛苦的來源之一。而中國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也令一胎化下的男女比例劇烈失衡,男女出生比例從一九八○年的一○七.四,至二○○四年上升至一二一.一,政府則在○二年下令不得利用超音波等鑑別胎兒性別,但一四年仍處於一一五.九。
文匯報樂觀預估,至二○五○年,二十至四十四歲的人口比例將比解禁前增加一.二八億人,使各類行業受益,促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