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十四日公布「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報告,未將中國或其他國家列入「匯率操縱國」,不過中、德、日、韓、瑞士與臺灣等六國續列「觀察名單」。臺灣在去年的兩次報告都因符合兩項指標上榜,這次僅符合一項「龐大經常帳順差」的指標,但臺、中、韓都被指有干預匯率紀錄,美方要求繼續改善。
報告指出,臺灣有單邊干預匯率的紀錄,臺灣若要被除名,必須在「干預匯率」這項指標上展示一個持久的、非一次性的改善,尤其臺灣未公布干預數據,迫使美國財政部依賴可能不夠精確的估計。
美國財政部估計,臺灣二○一六年淨買入外幣金額約一百億美元、占GDP(國內生產毛額)一.八%,主要都在前三季,且是幾年來「首次」淨買入外匯額低於GDP二%;不過今年一至二月,臺灣官方仍買入外匯達廿九億美元。
報告指出,臺灣有龐大的經常帳順差,去年為七一○億美元、達GDP的十三.四%,金額雖較前年略減,但仍為世界第五大;臺灣去年商品貿易順差仍在二七○億美元,對美國貿易順差一三○億美元、較前年減少約廿億美元;相對地,美國去年對臺灣服務貿易順差四十二億美元、減少五億美元,使得美國對臺灣的整體貿易逆差下滑至九十一億美元。
此外,報告援引華府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評估,指新臺幣被低估至少廿六%,臺灣應讓其外匯市場操作及外匯準備管理更透明。
對於中國,報告則指其過去十年涉及持續性大規模單邊外匯干預,以遏制人民幣升值;過去三年雖未壓低人民幣,卻只容許匯價逐步走強,故人民幣原先嚴重低估的情況花了很長時間矯正,造成全球貿易體系長期「扭曲」、「對美國勞工與企業造成嚴重的長期困境」。
報告指出,目前中國享有極為龐大和持續性的對美貿易順差,凸顯中國經濟應以更快速度對美國貨品和服務開放,並更快改革增加更多國內消費;中國去年對美貨品貿易順差達三四七○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