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就在參眾兩院結束13個月的辯論、通過2800億美元的《CHIPS與科學法案》幾周前,中國主要的由政府支援的晶片製造商剛剛實現了一個重大技術突破,成功製造出7納米晶片,讓世界吃了一驚。
專家仍在評估中國是如何在半導體生產上實現這一顯然十分驚人的躍進的,中國一直在試圖生產出具備極其微小的電路的積體電路。拜登政府採取了許多特殊措施確保中國無法獲取生產此類最先進晶片所需的特種設備,因為晶片生產中的進步如今已經作為一種衡量國力的方式,受到密切的審視。這和上一次冷戰中核子試驗或精確制導導彈的待遇差不多。
沒人知道中國是否能將這一突破應用於大規模生產上,可能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量產。
前穀歌首席執行官、現任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的埃裡克·施密特說,他在去年曾警告說,在一個脆弱供應鏈的世界裡,如果在先進半導體生產等“基礎”技術上大幅落後,會面臨巨大的危險。“中國政府是用商業速度工作。”
在中國,彌補差距、生產出最先進的晶片的努力屬於“中國製造2025”計畫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美國半導體產業凋敝已久,最先進的晶片全都不是在美國生產的,儘管其基礎技術是在這裡美國誕生,也是“矽谷”這個名字的由來。
臺灣半導體製造公司生產大約90%的最先進半導體,同時出售給中國和美國。
儘管台積電和三星出於政治壓力都已經在美國新建生產設施,以解決美國對供應鏈的擔憂,但最終結果將是,它們在美國本土生產的產品不到10%。
“我們對臺灣先進晶片的依賴是脆弱的,也是不安全的,”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上周在阿斯彭安全論壇上指出。隨著對更複雜晶片的需求不斷增長--每一代新汽車都需要越來越多的半導體--“我們的國內供應不足”。
創新一直是美國的強項;微處理器就是於此誕生。但一個個案例證明,美國的弱點在於製造。中國並不是唯一的競爭者。英特爾和其他企業指出,德國等盟友正試圖勸誘它們在其國內建造“晶片加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