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力推病毒清零,加深民間對確診者歧視,繼出現不要進過方艙、「陽過」的就業歧視之後,浙江13家博物館等規定參觀需「歷史無陽」,再度引發輿論熱議。
「陽過」遭就業歧視 也不得入館參觀
中國官方力推病毒清零,加深民間對確診者歧視,繼出現不要進過方艙、「陽過」的就業歧視之後,浙江13家博物館等規定參觀需「歷史無陽」,再度引發輿論熱議。
據第一財經12日報導,繼先前的廣東佛山大劇院外,據不完全統計,浙江也有13家博物館或紀念館要求民眾在網路上填寫健康承諾書後才可進行預約。
其中包括杭州的中國絲綢博物館、杭州孔廟、富陽博物館、中國動漫博物館等。
報導指出,健康承諾書上赫然寫著「本人不是已解除隔離的無癥狀感染者」以及「本人不是已治癒的新冠確診病例」。
一位曾經染疫的上海市民告訴媒體,他最近在外旅遊期間,一般都是查驗健康碼和最近一次核酸檢測結果,還沒有碰到過查驗歷史核酸有無陽性的情況。
雖然廣東的「佛山大劇院」11日道歉並更改規定,但類似的事情不止一起,各種區別對待引發外界思考,有專家認為,病史屬於個人訊息,應被嚴格保護,數字化手段不應成為歧視的「幫兇」。
報導訪問了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數位與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鄭磊,他表示即便是政府在發布疫情訊息時也不透露個人訊息,陽性康復者的歷史病例訊息更應該得到嚴格保護。
正觀新聞12日評論指出,染疫原本就不幸,治癒出院後反遭受冷眼和不公平對待,不啻是二次傷害,而後者往往比病毒更為可怕。
更加讓人遺憾的是,從求職被拒到慘遭辭退,從不能租房到不得觀劇,康復者被歧視導致正常工作和生活受影響的不是個案,也不限於個別地方。染疫不是原罪,戴著有色眼鏡將康復者污名化、標籤化,並產生歧視和偏見才是最大的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