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中國政府調控政策持續高壓,這也讓中國進入「融資寒冬」,中國媒體報導,由於融資不易。許多房地產業者深陷債務、資金危機,特別是抗風險能力較低的中小型房企,截至上月統計,2019年中國有271家房企發布破產公告,許多中小房企僅能「自救求生」。
中國媒體《時代周報》報導,由於政策影響,中國各種融資管道全面收縮,中國「招商銀行」客戶經理透露,目前開發貸額度有限,會對借款房企設立較高門檻,一般來說,只有排名前30的房企才可以拿到他們家銀行的貸款。
報導稱,融資成本差異在不同規模的房企間持續擴大,廣州某中小房企內部人士直言,今年第2季以來,明顯感到政策收緊和市場下行,目前他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跟隨長官四處籌錢,「即使資金成本在10%也可以接受」。另外,有從事債券融資的相關負責人也透露,目前整體市場環境不佳,所以特別看重房企的資質和規模。
目前房企融資管道主要有公司債、銀行、信託和私募等,其中公司債和銀行貸款對房企門檻較高,大多數中小型房企只能選擇信託,但地產信託又被進一步收緊,中小型房企被迫選擇成本更高的管道「自救求生」。
有些中小房企把眼光轉往境外資本市場,像是赴香港IPO,可是由於港股實際上為「審核制」,上市準入標準和成本較高,目前赴港上市的房企步調已放緩。再來就是甩賣資產,不少中小房企都開始尋求項目股權出讓,5月中旬以來,平均每2天就要轉讓1個項目,甚至還有房企去投資金融機構。報導直言,「自救」已經成為中國中小企業的年度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