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美國商會公佈的一項調查中指出,有約4成在中國的企業表示計畫將供應鏈轉移到中國境外,其中有2成5的企業想遷移至東南亞。
【綜合報導】日前中國美國商會公佈的一項調查中指出,有約4成在中國的企業表示計畫將供應鏈轉移到中國境外,其中有2成5的企業想遷移至東南亞。對此,美國商業雜誌《富比士(Forbes)》列出企業恐將面臨7大難題,像是遷廠帶來的高資本設備成本、重建數據庫耗費人力物力等問題,認為企業要將供應鏈撤離中國並非易事。
中美貿易關稅再升級,在中國的企業為躲避關稅,計畫將供應鏈撤離中國移轉至它地。不過《富比士》認為企業要將供應鏈從中國撤出,將是個巨大的挑戰。也列出企業在撤離中國時,恐將面臨的7大問題。
《富比士》指出,企業若將部分產線撤移中國至他國,將使供應鏈變得更加複雜,也將導致2地(中國與產能轉移地區)需要1個完整團隊,以可靠的「知識轉移」方式,來應對複雜供應鏈的需求。
且伴隨遷廠,帶來高資本設備成本,且重建整合數據庫也是1件大工程,需耗費非常多的人力物力。
在企業轉移生產線後,需要大量作業員讓產線運作。而如何在短時間內找到足夠員工,也是一個問題。
除此之外,企業也將失去與現有工廠合作夥伴的生產經驗,因此企業需重新再花時間與精力與當地合作團隊磨合,培養生產經驗。
另外,早前中國深受企業青睞,是因為中國有精通中文和工程技術的人才,使得溝通無障礙。但在企業將產線轉移至東南亞國家,就需要新語言技能,因此克服語言問題將是一大挑戰。
根據分析,打造供應鏈最重要原則之一就是儘可能短,以便及時處理任何狀況,將損失降到最低。但倘若企業僅將某個環節移出中國,拉長總供應鏈長度。若不幸發生突發狀況,企業恐因供應鏈太長,而無法及時解決問題,導致生產計劃延後、損失擴大等後果。
最後,企業也要面對解聘原本在中國工廠的員工,尤其對於具有高等技能的員工,要不要解聘是其需要考量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