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賭城天天報 主頁 > 新聞 > 醫療健康
大腸直腸肛門疾病癥狀系列報導(七十三)痔瘡4
新聞來源:熊維羆大腸直腸診所發佈作者:熊維羆醫師發佈時間:2023-08-04
 大腸直腸肛門疾患簡介 痔瘡4

來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熊維羆 2023.8.4

續前文

 

    近代

18世紀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體解剖學與外科學的發展,肛腸科學也得到了較快發展。

Stahl (1729年) 通過解剖學觀察提出了門靜脈回流受阻導致痔靜脈曲張生痔的學說。Wirinslor(1733年)提出了肛門小窩的命名。1749年Morgane gui依據動物無痔病,提出了痔是人類直立後發生的特有疾病的病因學說,動搖了古希臘希波克拉底提出的痔是人體生理器官的“安全閥”學說。1774年現代外科的創始人之一的Petit,改進了痔切除術。

1818年Boyen提出了側方切斷括約肌治療肛裂的手術方法。大腸肛門學科的確立應歸功於英國醫生Salmon,1835年他在倫敦創建了肛門直腸專病的聖·馬克醫院。該院名醫輩出,對肛腸解剖、生理、病理、治療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幾乎現行的一些手術都與該院的研究有關。

Cuersant(1847年)報導了青年性直腸息肉病。Cripps(1882年)報告了家族性息肉病。Wiks與Moxon(1875年)首先從細菌性疾病中分離出了潰瘍性大腸炎。1878年Ciari提出了肛門小管及肛門腺的命名。1888年Syminton提出肛管的命名。1895年Kelly製成35cm的以額鏡反射觀察的乙狀結腸鏡。1882年Whitehead首創痔環狀切除術。1914年Quervain與Case報導了大腸憩室症。1932年Crohn報導了克羅恩病。

1934年英國Milligan與Morgan發表了《肛管外科解剖學》密切結合臨床,填補了肛管應用解剖學的某些空白,將肛腸外科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1889年美國首先成立了大腸肛門病學會。日本(1940年)成立類似學會組織。1948年在美國成立了“國際大腸肛門病學會”,創辦的《美國結直腸肛門病學會雜誌》是第一個國際的肛腸學會刊物。隨後部分歐洲國家(1960年)在羅馬,部分美洲國家在墨西哥(1962年),部分亞洲國家在孟買(1973年),拉丁美洲國家在阿爾及利亞(1973年)又相繼成立了國際性的學會,各自出版刊物,定期召開學術會議,使肛腸專業得到了很大發展。

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肛腸疾病的診治有了長足進步。1966年日本松永藤雄成功研製光導纖維結腸鏡,提高了結腸疾患的診斷水平,並且使許多患者免除開腹手術的痛苦。1975年托馬森 (Thomson) 首次提出了肛墊學說,奠定了痔的現代概念基礎。20世紀80年代腔內B超的應用,為更深入了解直腸、結腸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係提供了可靠方法,同時促進治療水平的提高。CT技術、消化道電位測試和全消化道壓力測試技術的開展為全面研究肛腸疾病的發生、轉化提供了有利條件。

1912年第一台腹腔鏡應用於臨床,20世紀90年代初應用於結腸、直腸手術。腹腔鏡手術有創傷小、恢復快、疼痛輕、腸功能恢復快等許多優點。目前雖然對腹腔鏡手術治療癌腫仍有較大的分歧,但憑藉其微創優勢,被譽為21世紀結、直腸外科的發展方向。

1997年,朗格 (Longo) 博士在托馬森 (Thomson) 肛墊學說的基礎上發明了PPH(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吻合器,並成功進行了世界上第一例PPH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 痔瘡手術。目前,PPH術已經廣泛應用於臨床。

1977年日本大腸癌研究會制定了《臨床與病理大腸癌處理規範》,對大腸淋巴結的分佈、分組、分站及編號作了一系列規定,這一規定對大腸癌治療的規範化、合理化產生了較大影響。

2006年3月,在澳大利亞悉尼召開了“國際151次炎症性腸病學術會議”,有來自中國、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33個國家共614位代表參加了會議,各國代表相互交流了各自國家的對炎症性腸病的最新研究進展。在大會上我國著名中醫肛腸專家田振國教授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闡述了中醫藥治療大腸炎性疾病的特色與優勢,並以大量實驗數據論證了中醫藥療法的確切療效,精彩的報告得到了與會代表的充分肯定。

近年來,各國學者在肛腸疾病的生理、解剖、病理研究、臨床診治等方面取得了許多重大進展,為推動肛腸科學的蓬勃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全文完

戒烟 3
恆豐銀行4
Lvy Li 太陽能 2
林孟儒
Hua Lawer
熊維羆大腸直腸 广告1